9游会农村葬礼为什么回赠毛巾?
栏目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23-12-12
 9游会在中国民间传统的丧葬文化中,办丧事本来没有回赠花花绿绿毛巾的习俗9游会,只有送孝巾的传统习俗,是后来人们兴起的一种习俗。不过,这种习俗恐怕也延续不了多久了,一种新习俗已经有取而代之的势头。  过去,在农村传统的红白喜事中,人们来做人情,按传统习惯,有两桩事主人是不必回赠任何东西的。一是建房落成时的庆贺,二是参加葬礼。  为什么呢?按农村的说法,做这两桩事情都是帮扶性质的。建房时,主人劳心

  9游会在中国民间传统的丧葬文化中,办丧事本来没有回赠花花绿绿毛巾的习俗9游会,只有送孝巾的传统习俗,是后来人们兴起的一种习俗。不过,这种习俗恐怕也延续不了多久了,一种新习俗已经有取而代之的势头。

  过去,在农村传统的红白喜事中,人们来做人情,按传统习惯,有两桩事主人是不必回赠任何东西的。一是建房落成时的庆贺,二是参加葬礼。

  为什么呢?按农村的说法,做这两桩事情都是帮扶性质的。建房时,主人劳心费力自不待说,还要花费不少的钱。农村有句古话“穷不起屋”,就是建房花费财物太多,穷人承受不了。每逢有人建房时,亲戚朋友都会主动来帮几天工,尽量让建房人节省一点开支。建房落成后,亲戚朋友要来祝贺,在过去的农村,有钱的拿钱,没钱的拿物资,如米、面、蔬菜之类的东西,都算是礼物。有的亲朋则赠送建房的材料,如木料、石料等。农村人认为建房为百年好事,应该帮助。

  过去,农村丧事也是一件需要亲戚朋友和村里邻居帮忙的大事,称“当大事”,又称“众人众事”。一家有了丧事,全村人一起出力,料理事务、做杂事等等。同时,村里(一般是自然村落)人送米、菜、纸、香等办丧事用得着的物资,大家齐心协力把去世的老人送出门。亲朋和邻居送了钱和物,除娘舅家外,是无需回赠东西的。回赠,农村称“回手”。有的地方在送葬前,有给参加葬礼的人送一块白布的习俗。据说白布拿回家可以避邪袪灾。人们拿回白布不会丢掉,用来做米袋子、打豆腐用、做布鞋等用途。此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。这与当时及以前的社会背景有关,那时物资比较匮乏,虽是一块白布,也是有用的东西。那时,当有参加葬礼的人得不到白布时,认为是看不起人,还因此闹矛盾,甚至闹得亲朋间互不来往。

 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,市场物资逐渐丰富,再加上年轻人开始忌讳白布,送完葬后,就随手将白布丢掉。人们认为这是一种浪费,于是,城镇率先开始改革。参加葬礼的人,除了给比较亲近的晚辈发白布外,其他人一律改为发毛巾、肥皂、香烟,礼金簿上挂一个名字回赠一份。这三种物品原本只发给在厨房做事的人和扶柩的人(扶柩的人为双份,另外送两双鞋,旧时为草鞋,后改为胶鞋),主要是考虑到他们做事辛苦。毛巾用来擦汗,肥皂用来洗手(实际为洗去晦气)。后来推而广之,前来吊丧的人要发,帮忙的人也要发。

  此风慢慢为农村效仿,在农村也渐渐形成了习惯,直到今天。不过还是有所区别,城镇大多是三样,即毛巾、肥皂、香烟,在农村就要看家庭条件了,经济条件好的三样都有,经济条件差一点的,一般只有毛巾和肥皂两样。

  今天,农村在民俗方面的改革步伐赶不上城镇。如今的农村办丧事,大多还是回赠毛巾、肥皂、香烟。而如今的城镇人嫌这三样东西在置办时很麻烦,再说毛巾质量差次不齐,没多大用处,城镇人现在很少用肥皂(香皂)洗东西,抽烟的人也越来越少了,或越来越讲档次,人们拿到手里,在回家路上就丢到垃圾桶里去了,造成新的浪费。既然赶不上城镇时代步伐了,就需要改革。

  现在城镇人家办丧事不再回赠毛巾、肥皂、香烟,而是回赠一个小红包,金额也就是毛巾、肥皂、香烟的折价款。这样既给办丧事的人家省事,也给参加葬礼的人一个好兆头,至于是否符合传统丧葬文化习俗,没有人去计较,本来习俗就是由民间创造的,民间也可以改变习俗。农村虽然大部分办丧事的人家仍然回赠毛巾、肥皂、香烟,但少数人家开始仿效城镇人家,回赠小红包。

  最后说明一下,全国各地有各地的地方习俗,不一定相同,如本文读者与当地习俗不同,可忽略。